09-06

2025

发挥调解作用,促进和谐稳定——智通外包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揭牌成立

9月5日,智通外包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在智通人才连锁集团总部揭牌成立。东莞市莞城人社分局局长曾建亮、莞城街道总工会专职副主席陈小敏等领导,智通人才连锁集团副总裁李阳月、智通外包公司总经理王亚东等出席了揭牌仪式。近年来,随着智通外包业务的发展和员工规模的增长,劳动关系工作的重要性也愈加突出。在主管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智通外包公司成立了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并设立了专门的调解室。该委员会由律师和公司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组成,为员工提供相关的法律咨询,并对出现的工作矛盾以及劳动争议进行沟通调解,化解纠纷,友好协商,合理解决,努力维护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智通外包将积极发挥调解委员会和调解室的作用,努力把调解工作做到前面,做得更加深入细致,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挥积极作用。

08-26

2025

岗位外包公司收费的全面解读:如何合理选择并掌控成本

岗位外包公司的收费模式多样,影响因素复杂,企业可通过明确需求、选择合适的服务商等方式合理选择并控制成本。以下是具体解析:

08-18

2025

企业常见的四种用工模式区别

这是一张关于 企业常见四种用工模式 的对比说明图,帮企业 / HR 快速搞懂不同用工方式咋选、咋用,从合同关系到解除补偿,把关键差异列得明明白白。

08-14

2025

企业在选择用工方式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企业在选择用工方式时,应综合考虑以下几个关键因素: 1. **业务需求本质**: - **岗位性质**:判断岗位是长期核心还是临时辅助。如果是核心、稳定、关键岗位,如企业的研发部门、管理层等,适合采用劳动合同用工,以保障岗位的稳定性和专业性;对于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岗位,像季节性的销售岗位、短期的项目支持岗位等,劳务派遣用工、非全日制用工或灵活用工可能更为合适,能够根据业务的阶段性需求灵活调配人力 。 - **工作成果量化程度**:若工作成果易于量化,比如一些按件计费的生产工作、按项目交付成果的设计工作等,灵活用工方式可以根据工作成果支付报酬,更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效率;而对于工作成果难以量化的岗位,如创意策划、战略管理等,劳动合同用工方式更便于企业进行长期的管理和培养 。 2. **合规风险管控**: 严格遵守各类用工模式的法律边界。例如,劳务派遣用工要注意派遣比例的限制,一般派遣用工数量不得超过其用工总量的10%;非全日制用工需严格把控工时,一般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4小时,每周累计不超过24小时;灵活用工要确保其业务实质符合非劳动关系的认定,避免被认定为事实劳动关系而产

08-05

2025

2025年9月社保新规实施,对哪几类群体影响较大?

在即将到来的2025年9月,一项基于最高法关于劳动争议案件司法解释的社保新规即将正式实施。这一规定其实在《劳动合同法》以及《社会保险法》当中早就存在相关的约定,此次司法解释的出台,将为各类类似的劳动争议案件切实提供有力的法律保护。以下几类群体受此新规的影响较为显著: 首先是普通打工者。在过去,部分打工者自身对于社保缴纳的重视程度有所欠缺,而一些企业出于降低运营成本的考虑,并未为员工缴纳社保。此次新规明确规定,只要打工者与工作单位建立起劳动合同关系,哪怕是从事短期打工的人员,企业都必须强制为其缴纳社保。值得一提的是,对于那些尚未退休的超龄劳动者而言,他们同样可以与企业通过协商的方式来缴纳社保。如此一来,打工者在社保缴费方面的权益将会得到更为坚实的保障。 其次是灵活就业者。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灵活就业人口数量已经超过2.1亿,占据劳动力人口总数的近三分之一。由于他们大多没有固定的工作单位,也缺乏正式的劳动合同,所以通常需要自行承担社保缴纳的费用。然而,在新规实施之后,灵活就业者只要与工作单位建立起劳动合同关系,即便只是从事短期工作,也能够由单位来为其缴纳社保。并且,单位将承担缴

07-31

2025

制造业人力资源需求迭代:技能、结构与服务的多维变革

在科技浪潮与产业升级的双重驱动下,制造业正经历深刻的人力资源重塑。从劳动力技能结构到用工模式,再到人力资源服务生态,一系列变革勾勒出行业人才需求的全新轮廓,成为企业破局发展的关键命题。 一、技能需求升级:从 “体力密集” 到 “技术驱动” 过去,制造业依赖低技能、重复性劳动力,流水线普工是生产主力,学历与技术门槛较低。但随着自动化、智能化转型加速,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广泛渗透,技能需求发生质的跃迁: 技术工人成刚需:设备操作员、维修技师需精准把控智能产线,懂编程、通机械的复合型人才(如 “编程 + 机械” 双技能)更成为稀缺资源; 普工需求式微:以东莞 “机器换人” 政策为例,电子制造业普工岗位减少超 20%,技术岗位缺口却持续扩大 ——“体力劳动型” 岗位加速让位于 “技术创新型” 人才。 二、用工结构多元化:弹性与矛盾的交织 市场波动与劳动力代际差异,催生出复杂的用工形态: 1. 灵活用工崛起 季节性订单波动推动 **“共享工人”“劳务派遣”** 等模式普及,企业倾向弹性用工、外包合作,以适配订单节奏、降低人力成本。灵活用工不再是权宜之计,而是常态化的 “人力韧性”

07-28

2025

仓储服务业人力资源需求:在变革中重塑格局

在现代物流生态里,仓储服务业作为连接供应链各环节的关键枢纽,其人力资源需求正随行业迭代发生深刻变革。从依赖体力劳动的传统模式,到技术、市场双重驱动下的新型用人逻辑,仓储业人力结构的重塑,折射出行业向高效、智能、弹性进化的必然趋势。 一、技术颠覆:岗位重构的 “智能迭代” 过去,仓储作业是典型的 “人力密集战场”—— 搬运工、分拣工重复机械劳动,企业靠 “人海战术” 维持运转。但智能仓储技术的普及,如 AGV 机器人自动搬运、WMS 系统智能调度,彻底改写了游戏规则。如今,物流工程师需搭建智能仓储架构,数据分析师要挖掘运营效率漏洞,自动化设备维护人员保障系统稳定,传统基础岗位加速 “瘦身”。 以顺丰、京东珠三角 “无人仓” 为例,智能分拣效率提升 5 倍,员工数量却锐减 50% 。这不是简单的 “机器替代人”,而是岗位价值的重新定义:体力劳动让位于技术协同,“懂智能、会运维” 成为仓储人力的新门槛。 二、市场脉冲:临时用工的 “弹性刚需” 电商大促(“双 11”“618” )制造的订单 “潮汐”,倒逼仓储企业构建弹性人力体系。固定编制难以应对短期激增需求,临时工外包、众包平台成

07-23

2025

仓储服务业如何通过劳务外包解决用工难题?

您的企业是否正被这些用工难题深深困扰?招聘旺季,大量岗位虚位以待,HR 团队分身乏术、疲于奔命;业务淡季,人员冗余又让企业成本居高不下;更值得警惕的是,随着劳动法律法规的日趋完善,用工合规风险也在持续攀升。面对这些挑战,如何才能高效、灵活地破局?劳务外包,或许正是企业解开用工困局的关键钥匙。 一、什么是劳务外包? 劳务外包是指企业将部分业务或岗位委托给专业的外包公司,由外包公司全权负责员工的招聘、培训、日常管理及薪酬发放等全流程工作,企业只需根据实际用工成果支付服务费用。这种灵活的用工模式,已在制造业、餐饮业、物流业等多个行业中广泛应用,并展现出显著的实用价值。 二、劳务外包如何破解企业用工难题? (一)精准降低用工成本 在人力成本持续上涨的当下,员工工资、社保公积金、福利补贴、培训投入等开支,已成为企业沉重的负担。 采用劳务外包后,企业无需为非核心岗位设立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团队,可大幅节省人力、物力及管理成本;同时,外包员工的社保缴纳等责任由外包公司承担,进一步压缩隐性成本。更重要的是,企业能根据业务波动灵活调整用工数量,从根源上避免因季节性、项目性需求变化导致的人力资源

07-21

2025

劳务外包VS传统用工模式:哪种更适合你的企业?

劳务外包VS传统用工模式:哪种更适合你的企业? 二、劳务外包 劳务外包是指企业将部分或全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外包给专业的第三方人力资源服务公司。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灵活性。 首先,企业可以将精力集中在核心业务上,而将非核心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交给专业的人力资源服务公司,从而降低管理成本。 其次,劳务外包模式能够根据企业的业务需求灵活调整人员数量和岗位配置,快速响应市场变化。 此外,专业的劳务外包公司能够提供更高效的人力资源解决方案,包括招聘、培训、薪酬福利管理等,帮助企业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和满意度。 三、劳务外包与传统用工模式的区别 1.用工成本 劳务外包模式下,企业只需支付服务费用,无需承担员工的各项福利和社保等成本,用工成本相对较低。而传统用工模式下,企业需要承担员工的全部费用,包括工资、奖金、福利、社保等,用工成本较高。 2.用工风险 劳务外包中,服务提供商承担员工的管理和培训责任,企业无需承担用工风险,如员工离职、劳动纠纷等。传统用工模式下,企业需要直接面对这些风险,一旦出现问题,可能会对企业造成较大影响。 3.管理难度 劳务外包模式下,企业只需对服务提供

07-14

2025

企业该选择劳务派遣还是劳务外包?

随着市场环境的动态演变,新型用工模式日益受到企业青睐,其中劳务派遣与劳务外包尤为典型。尽管二者均属灵活用工范畴,但本质差异显著 —— 劳务派遣是特定的用工形式,劳务外包则属于业务经营模式,并非对等的法律概念,实践中极易产生混淆。为此,有必要对二者作出清晰界分,以明确相关主体的权利义务与法律责任。现将主要区别梳理如下: 一、服务性质不同 劳务派遣中,劳务派遣公司向用工单位提供的是特定岗位的派遣员工,核心是 “人力供给”。 劳务外包中,承包方向发包方提供的是针对某一独立项目的整体劳务服务,核心是 “成果交付”。 二、用工范围不同 劳务派遣聚焦于为用工单位的特定岗位匹配员工,不局限于某个独立项目,员工的工作内容与用工单位的日常运营直接相关。 劳务外包则围绕特定项目配置人员,员工的工作范围严格限定在项目内,与发包方的其他岗位无直接关联。 三、合同性质不同 劳务派遣签订的是《劳务派遣合同》,合同核心条款围绕员工派遣期限、岗位、薪酬标准等用工要素展开。 劳务外包签订的是《劳务外包合同》,合同重点约定项目范围、服务质量、交付标准、费用结算等业务内容,二者因服务性质差异,合同性质截然

共 32 条记录,每页显示 条,共 4 页当前显示第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