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从 “岗位是否符合劳务派遣三性要求” 判断
根据《劳务派遣暂行规定》,劳务派遣仅能用于 “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 岗位:
- 若岗位是核心业务岗(如技术研发、核心生产岗)、长期固定岗(存续>6 个月),则禁止用劳务派遣,需优先考虑外包或正式用工;
- 若岗位是短期辅助岗(如展会临时接待、旺季仓库分拣)、替代性岗(如财务岗员工产假暂替),则适合劳务派遣。
2. 从 “是否需要直接管理员工” 判断
- 若用工单位需要直接支配员工的日常工作(如安排考勤、分配任务、考核绩效、适用本单位规章制度),则适合劳务派遣(用工单位对派遣员工有实际管理权);
- 若用工单位仅需最终工作成果(如 “年底前完成 10 万份数据录入”“全年厂区保洁达标”),无需介入员工招聘、培训、考勤等管理,则适合外包(管理责任归承包单位)。
3. 从 “用工风险与责任划分” 判断
- 若用工单位能接受部分劳动风险(如派遣员工主张同工同酬、工伤赔偿时需承担连带责任),且需将员工纳入现有劳动保护体系(如提供劳动防护用品),则适合劳务派遣;
- 若希望完全隔离劳动风险(如避免劳动仲裁、社保纠纷),则适合外包(员工与承包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发包单位仅承担合同履约风险)。
4. 从 “成本与核算模式” 判断
- 若用工需求波动大(如电商大促临时增员、项目短期攻坚),按 “人数 / 工时” 付费更灵活,适合劳务派遣;
- 若业务需求稳定(如常年需要客服团队、园区安保),按 “项目包” 付费(如 “全年客服外包费 50 万元”)更易控成本,适合外包。